面對工資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日本本田汽車的一車體框架供應商在上個月對外宣布,將其三家在華工廠的自動控制裝置數量擴大為原來的三倍,而對此自動裝置擴充的投資數額與其半年的盈利規模相當。
據悉,這家總部位于日本的車體框架供應商其將近2200萬美元的投資只是其推動中國工廠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部分。業內分析師預計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隨著本田在華工廠勞資矛盾的加劇以及人民幣升值,這些投資步調和幅度還將進一步加快。
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大中華區工業部門主管曾偉民(Raymond Tsang)表示:“自動化設備行業的發展增速相當相當神速。不管是傳感器,頻率轉化器、傳送帶、氣動系統還是動力工具,其增速讓人感到十分驚訝。這些部門每年的同比增幅基本上都保持在20%至30%之間。”
在最近幾個月里,日本汽車制造商與中國員工勞資矛盾爭端進一步升級,許多工人都紛紛要求上調薪資水平,包括豐田汽車、本田汽車在內的大多數日本汽車制造商在華南的汽車以及零部件工廠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分析師認為,盡管勞動力成本在中國制造業成本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這些工人的舉措對當前傳統的手工勞動勢必發起沖擊。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造產品在全球制造業產品的數量占比為15.6%,首次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產品制造國。為了應對手工勞動的弊端,自動化的發展趨勢勢必不可阻擋,這也使得諸如日本機械設備制造商法努克(Fanuc Ltd.)、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 SIE.XE)以及總部位于美國的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 )在內的各大設備供應商盈利前景一片看好。
仔細的投資者可能早就已經看出,作為全球頂級設備制造商www.cechina.cn,日本法努克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的累積漲幅已經達到了16%。日本傳感器制造商歐姆龍公司(Omron Corp.)的股價累計跳升幅度也高達13%。
但有分析師認為,自動化行業的潛在增速與股價的上漲并不存在密切的聯系。該行業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薪酬的提升、制造商打造價值鏈以及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帶動的。
野村證券公司(Nomura Securities)的數據顯示,中國使用數控(numerical control )的機械工具占比(衡量自動化水平的一個指標)在截至今年5月的三個月里上漲至27%,2009年該值為22%,2008年為19%。這使得目前中國自動化的水平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相近。日本數控比例目前已經排名世界第一,高達82%。
工業用機器人制造商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表示,在今年五月,強勁的需求使得中國對行業自動化裝置的海外訂單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紤]到當前中國使用自動化的水平僅為日本的四分之一,該行業勢必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野村證券駐東京研究分析師Wenjie Ge表示:“中國工廠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幅度高于80年代的日本。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不僅會幫助中國走向自動化,更將提升員工的個人收益,反過來,這又會助推行業的機械需求。”
分析師認為,當前工資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無疑將迫使這些外國企業將工廠遷至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如越南。
以零售行業為例,日本著名家具連鎖店宜得利(Nitori)的進口產品中有60%來自中國工廠。隨著產品成本的上漲,該公司在上周對外表示,已經開始考慮挖掘中國以外的產品生產地。
曾偉民表示,就工資層面而言,并非所有的產品都會走向自動化。當前薪酬水平提升對于廣闊的西部地區而言僅為幻想而已。尤其是當某些企業的模式是依據基于需求的供貨量靈活變動時,這對自動化的影響很小。曾偉民表示:“工廠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是大多數人希望做的事情,但采取的方式不可能與美國或德國相似,因為這些國家的產品100%依靠自動化。”
但不可否認,從總體上來看,自動化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各大制造商要將中國定位成一個產品基地機會渺茫。就其他因素而言,在中國進行生產可以使這些制造商們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國這個大而發展迅猛的市場。
據了解,由于很難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供應, 日本半導體制造商信越化學工業(Shin-Etsu Chemical)在過去不愿意將工廠建造中國。但該公司在本月28日對外表示,為了抓住日益上漲的需求,已經開始考慮在中國江蘇建造硅工廠。信越化學工業計劃投資9500萬美元將其硅產量在現有水平上提升30%。如此大手筆的在華投資,對于信越化學工業來講還是首次。
日本電子零部件廠商TDK也同樣表示,計劃在中國工廠追加新的機器。日本THK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度在華接收的訂單數價值2.74億元(合約4035萬美元)。規模連續兩個季度創出歷史新高。法努克計劃在今年秋將其自動化裝置的月產量提至歷史新高,以滿足中國和印度市場日益上漲的需求。
一吉投資管理公司(Ichiyoshi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秋野充成(Mitsushige Akino)表示:“與歐洲競爭對手相比,日本自動化相關的制造商如法努克已經占據了有利的位置。但近期歐元走弱為歐洲制造商們如德國西門子帶來了利好,日歐制造商們在產品質量上不分伯仲,因此,真正的競爭現在才剛開始。”